📢【預言】未來廿年,99%香港音樂人都要面對既2大難題!
Tatco係音樂工業walk左廿年,我近年一直在思考一件事:
未來廿年,香港音樂人究竟會向左走定向右走?
根據我多年既觀察同數據研究,發現有兩個極其關鍵、卻又被嚴重忽視既問題,將會影響整整一代香港音樂人。
第一題:AI係幫你定取代你?
哩個係我過去接觸AI生成音樂時,最常同人探討既一句話。
有趣既係,在外國,唔少專業音樂人願意公開分享佢地如何運用AI來創作、編曲、甚至錄音混音。
但係香港,情況卻唔同。
我明既,試諗下:如果你係一個職業音樂人,你敢不敢大大聲同人講——「我係用AI做音樂㗎!」?
如果唔講,比人(客人、聽眾)發現咗會點?
如果講左,比人知道又會點?
哩個矛盾,似乎係現階段香港音樂人在面對AI時最大既心理障礙。
而我認為,哩個唔止係技術問題,更係身份認同、價值與市場信任既問題。
正所謂醜婦終須見家翁,
坦誠面對AI既機會與挑戰,似乎都真係幾頭痛。
🩸 第二題:提早聽力受損、聽力衰退問題
哩個係我親身經歷,亦係我睇過最多音樂人奶野既地方!
根據我多年來,接觸過數十位職業音樂人既經驗,
有10年以上音樂經驗既,9成以上都處於早期至中期聽力受損狀態 。
其中有一個我首度提出既新名詞:
👉 「樂壇鴛鴦耳」 ——
即長期使用單邊耳工作(例如做Live、監聽MON野、混音),導致左右耳聽力出現明顯偏差。
哩種偏差會帶來一連串惡性循環:
🔊 左右耳聽力不同 →
🎧 耳機、喇叭聲音偏音 →
🔊 工作音量越開越大 →
👂 聽力受損越來越嚴重 →
💔 最終影響健康、生活質素、甚至職業生涯
好多人根本沒意識到哩一點,直到某日突然覺得身體出事,例如耳鳴、甚至耳聾,先驚覺問題有幾嚴重。
📌 結語
我知道,係依家講哩D野,可能會被人笑「痴線」、「ON9」,
但我相信,總有人開始關心哩D問題,尤其係部份已經感受到影響既朋友。
如果你係香港音樂人,或者身邊有朋友係音樂人,
不妨share比佢地睇睇,或者可以喚起一點點警覺都好。
未來廿年或餘生,我都會專注於推動同解決哩兩個課題,
未來,請多多指教,我係T-Audio既Tatco